【先进基层党组织】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建红色堡垒 筑时代标杆

发布时间:2024-04-03浏览次数:42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聚焦“高质量、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全面推进“四个融合”,带动基层组织建设走深走实,锤炼了一支业务、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为学院立德树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建架梁,点亮党建融合特色。学院党委推进“三联三引三提升”工作,即构建工作机制,实现党委-党支部-党员三级联动;以党课、模范、“党建+”为引领,搭建党建工作载体;以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为抓手,实现学院教学科研、育人和管理服务能力的三个提升,全面架起了党建工作新格局。

发挥浙江省级劳模-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书记工作室、教授下乡记、青春引路人、青筑好导师、大学生成长“九讲”、筑梦橙长、申遗智囊团等10余个党建工作品牌作用,推进学院各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教师党支部开展“党建+四育人”工程、“党建+水工程灌溉遗产申报”,学生党支部开展“党建+四个一”红色土木先锋工程、“党建+社团服务”“党建+学生科研项目研究”“党建+走进畲乡”“党建+南浔产业振兴”建设。

学院党委“第二批浙江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教工第二党支部“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党建样板支部”,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党支部“校级党建样板支部”均高质量通过验收。

树立标杆,擦亮队伍建设底色。学院党委构建“四大平台”积极适应新时代土木专业发展特点,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多措并举推动队伍建设实现新跃升。

学院党委把基层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相融合,以“课堂教学创新”与“课程思政”两大主题为载体,完成85%以上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认定;建设应用型人才队伍,筑牢立德树人根基,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从2020年的16人增加到37人,与50余家知名企业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41人;拓展研究生联培渠道,党员教师担任安徽建筑大学、宁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模范引领,强化榜样示范新导向。着重发挥先锋党员的“头雁效应”,选拔优秀“头雁”担任4个研究(院)所负责人,水工程遗产研究院、先进换热和能源应用研究所位属全国前列。

党员课程获评“全国高等学校力学类专业优秀课程思政案例”,党员教学科研团队申报的项目获得2022年度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编写的行业标准获得水利部好评。近年来,教师党员中涌现出如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第二届水利职教名师、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优秀教师、浙江省水利厅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千人万项”省级优秀专家等先进典型。

筑梦育人,调亮立德树人颜色。该学院按照“提高质量、培育特色、建立体系”的发展思路,党委搭建“五个载体”,即依托新生“筑梦生涯”、资助育人“橙心计划”、学生骨干“筑梦橙长”、全体学生“青筑讲堂”、毕业生“筑力未来”,高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标杆引领作用。

以学科竞赛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产学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视第二课堂活动,以课外活动为载体,持续开展“鲁班创新实践班”“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等活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立以“党政领导班子+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辅导员”为主的就业工作“红娘”队伍,积极发挥系部师生党员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帮扶作用,打通学生就业“最后一公里”。

近三年,有5名学生党员分别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勤工助学标兵、全国百佳心理委员、浙江省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与景宁留守儿童共赴九年之约的学生党员实践队2022年、2023年均获评共青团中央示范服务团队,反邪教实践队荣获浙江省“百优团队”。学生获得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大赛、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等省级以上竞赛奖近200项,授权各类专利370余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100余项。学生取得的荣誉与创新成果远高于其它同类院校,部分学生的优秀毕业论文还在重要期刊与国际会议上发表。近两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率先达到95.17%,2021届毕业生一年后就业率98.16%,毕业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达98%。

学院党委以探索真理、追求卓越的精神,以把握发展机遇、锚定目标定位、深化教育改革、服务地方经济的思路,精心培育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让“高质量”与“有特色”同向发力,与新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将继续为学校的高水平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