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聚焦学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为契机,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省级一流专业为依托,坚持党建引领、业务推进、双轮驱动、深融互促、共同提升,结合应用型高校实际、兼顾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学科专业特点,形成了可示范可推广的教师党支部工作机制。支部打造坚实有力的海塘式支部堡垒,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设推进“三个加强”、搭建“三个载体”、凝练“三个品牌”,用红色脚步破解水利灌溉工程遗产基因密码,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水利高校教育写好“奋进之笔”。
高位目标,凝聚支部发展力量
一个党支部若要从工作达标到成为标杆样板,不仅要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还要具有高位建设目标,才能获得强大的支部向心力和战斗力。
支部班子重视支部团队建设,班子是支部的向心力,而支部的党员团队则是支部的战斗力。支部设立支部书记和省劳模融合的工作室,延伸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原原本本主动学、集中统一一起学、实地带入现场学、互联网+线上学“四个学”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学科优势,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在打造“教授下乡记”支部党建工作品牌、树立“青春引路人”支部党建工作品牌、夯实“青筑好导师”支部党建工作品牌基础上,创建成效更加突出的“申遗智囊团”党建工作品牌。由于支部的突出表现,2020年,支部被评为浙江省水利厅先进基层党组织,支部多名党员被评为浙江省水利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支部书记还代表学校在浙江省水利系统“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作题为《牢记初心、怀揣匠心、坚定恒心,践行为党工作使命,做一名与时间赛跑的党员》先进事迹发言。
营造氛围,匠心托起年轻梦想
“师傅带徒弟”是中国传统育人之道,土木工程教学需要回归工程本质。只有怀揣一颗匠心,才能真正把教书育人当成事业来经营,也才能让平凡的教书育人拥有梦想的温度。
支部一直号召党员教师面向实际应用开展教学育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与学生多交流,带学生多去现场,多进行工程实践。支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土木工程的教师应该用脚备课,用自己的双脚书写人生,论文更要写在工程现场、要书写在工程建设最需要的地方。
两年来,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支部党员始终秉持“德育优先、实践育人、创新育人”的理念,把对学生的培养和学科建设融为一体,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培养人、锻炼人,学生们从踏进学校的校门,从走进水利行业之门开始,就亲水近水,了解水利工程,热爱水利行业,最终拥有爱国奉献的家国情怀、艰苦奋斗的行业情怀、扎根基层的乡土情怀。在全省乃至全国很多城市、很多工程现场都烙下了支部党员深深的脚印,支部党员也指导学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突破,指导学生获得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大赛、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等省级以上竞赛奖近200项,授权各类专利300余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100余项。学生取得的荣誉与创新成果远高于其它同类院校,部分学生的优秀毕业论文还在重要期刊与国际会议上发表。
勇当头雁,建设海塘支部堡垒
基层党支部,关键要看带头人。一名好的党支部书记就是一个支部的“建筑师”,一个好的党支部应该是匠心独运的“建筑艺术品”。支部书记在助力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遗的过程中,建立了由支部党员组成的水利灌溉工程遗产申报团队—“申遗智囊团”。
自2020年为金华白沙溪三十六堰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以来,“申遗智囊团”为基层提供科技服务的专业、敬业与热情在业界就成为典范,四年来,助力江苏里运河高邮灌区、西藏自治区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四川通济堰、丽水松阳松古灌区、安徽舒城七门堰等6项灌溉工程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形成了本领域水院特色金名片,真正实现高校党建工作应全面实施“四个融合”行动,取得了在国内外都十分有影响力的成绩,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新华社、《中国水利报》、《浙江新闻联播》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2022年,支部高质量通过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建设工作验收。在支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学院党委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单位并成功验收,土木工程学生党支部入选校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并成功验收。
教工二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继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勠力同心、坚定前行,勇于改革创新,巩固创建成果,持续示范引领,促进辐射带动,以“一流党建”助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为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提供优秀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