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特开设“水院这五年”专栏,集中展示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全校上下学习贯彻“贺信精神”、积极推动高质量有特色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一步鼓舞士气、凝聚合力,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今天推出空间拓展与校园治理篇。
加强和改进学校治理 构建“一校两区”办学新格局
学校坚持以“贺信精神”为根本遵循,团结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积极破解办学空间瓶颈制约,持续拓展办学资源,加强内部管理,积极构建“水院共同体”,凝聚强大合力,共同谱写高质量有特色发展新篇章。
推动南浔校区顺利建成。积极破解办学空间瓶颈制约,与湖州市南浔区签订共建南浔校区协议。成立南浔校区建设协调小组、南浔工作专班、南浔校区现场办公室,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南浔校区建设各项工作。党委书记领办“党旗飘扬在新校区建设工地上”党建项目,书记、校长靠前指挥,带领大家联合建设单位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历经583天不懈奋斗,顺利建成南浔校区,跑出“水院速度”,赢得广泛赞誉。
确保南浔校区顺利启用和平稳运行。相关校领导与干部职工冒高温战酷暑,共同奋战一线,扎实做好校区建设收尾、接管等工作。制定实施《一校两区总体运行方案》及南浔校区启用方案,成立南浔校区管理委员会和南浔校区管理办公室,健全南浔校区“条抓块统”管理运行机制,优化两校区班车、教职工临时住宿等运行方案,确保“一校两区”运行平稳。
推进“一校两区”协调发展。把南浔校区启用作为学校发展的新机遇、新平台、新起点,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对接绿色发展和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加快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打造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着手谋划优化“学科、专业、二级学院、两个校区”四位一体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着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发挥整体优势,加强共建共享,更好融入两地城市发展,打造校地合作新典范。
积极构建水院共同体。以建校70周年为契机,构建“水院共同体”,促进广大师生、校友与学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精心筹备和组织7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加强和改进校友工作,进一步汇聚发展合力,学校获校友及企业捐赠2800多万元。省委书记易炼红为我校建校70周年作出批示,水利部发来贺信,极大增强了全体水院人“爱校荣校、校兴我荣、强校有我”的共同体意识。回应师生关切,优化两校区后勤服务保障体系,落实异地工作补贴,推进“翰墨府”商品房申购工作,办好爱心驿站等民生实事。加强党对统战、共青团、工会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工会会员代表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做好离退休工作,不断凝聚统一战线奋进力量、水院青年青春力量和广大教职工合力。
积极争取学校发展资源。落实部省共建备忘录,争取水利部对学校的资源和政策支持。申请中央财政和省支持地方高校发展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人才引进和图书购置等,2023年该项资金较往年翻一番。争取南浔区支持,推动落实办学补助经费以及异地工作补贴、南浔学者和南浔青年学者计划资助资金。争取社会力量资助学校建设项目,助力学校信息化建设。
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强数字校园建设顶层设计,编制数字化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数字化基础设施工程,构建省内领先的数字化校园主干。建成南浔校区数智中心,构建水院特色智慧教学平台。推进智慧思政试点建设,建成三大应用场景,提升学生管理服务智慧化水平。建设智慧图书馆、智慧后勤、智慧体育馆等,推进校务服务事项“跑0次”和“跑1次”。学校获评浙江省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推进绿色校园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应用,持续提升能源与资源利用率。南浔校区建设充分采用绿色技术,积极打造绿色校园新样本。推进“一校两区”精细化管理,倡导绿色低碳校园生活新风尚。依托水利与环境学科专业优势,开设生态文明教育专业课程,提升师生生态文明素养。学校获浙江省第一批“绿色校园”称号,入选全国首批88家(浙江省5家)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南浔校区入选2023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落实校园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落实中央和省委“平安护航党的二十大”“平安护航亚运”等总体部署,加强与两校区属地信息联动、工作对接、互相协作,切实维护政治安全、校园安全、师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