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特开设“水院这五年”专栏,集中展示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全校上下学习贯彻“贺信精神”、积极推动高质量有特色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一步鼓舞士气、凝聚合力,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今天推出文化传承与创新篇。
以水育人 文化育人历久弥新
学校秉持“博学求实”校训,弘扬“自强、务实、尚德、求真”精神,深入推进以水育人、以文化人,持续深化校园文明创建及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化育人历久弥新。
标志性成果逐渐显现。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学校文明创建再上新台阶。“以水育人 以文化人——特色水文化教育基地”获评省级“文化育人”示范载体。校本教材《中国水文化概论》获批省“十四五”首批重点教材建设项目。
文化建设机制不断健全。制定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十四五”规划》,开展铸魂、润心、赋能、培优、树品等五大文化建设工程,打造“书记星课堂”“校长下午茶”“教授午餐会”“学长浙漾说”“从游夜话”等育人文化品牌。首次系统设计完成学校视觉识别系统(VI),并制定《学校标识系统使用规范》。修订出台《报告、讲座、论坛管理办法》《新媒体平台管理办法》《校园室外宣传物管理办法(试行)》,不断完善宣传文化阵地管理制度。
精神文脉赓续传承。立足学校发展阶段,结合时代特征,加强校训、学校精神内涵阐释。着眼校史校情教育,南浔校区建成以校史校情展示为主体,融水文化展示、水利工程科普等内容于一体的“蕴物馆”。加强校徽、校训、校歌、学校精神等文化符号的创新运用,融入南浔校区建筑命名,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成立双校区校史讲解团,打造“校歌MV”等。
水文化研究不断深化。成立浙江水文化研究院,获批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建成浙江水文化展览馆。建立浙江水利历史文献库,收集整理古籍文献百余册。承担各类国家和省部级文化研究项目数十项,10余项成果获省科技创新三等奖等荣誉。担纲制作《浙水千秋》获评国家广电总局优秀节目。《浙江水文化》期刊实现全新改版,学校水文化研究能力不断增强。
校园文化精品不断涌现。培育“水韵大讲堂”“‘5+3’亲水科普课”等具有鲜明水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推出《师说》《身边》《树品》等校园文化成果丛书3部。打造《浙水安澜》《大禹治水》《水晶晶的姑娘》《春风吹又生》《弄潮青春》等原创舞台艺术作品,并多次在浙江大学生艺术节获得甲组一等奖。推出学校新版形象宣传片《水蕴华章》、70周年校庆主题微电影《共同的名字》。
环境文化进一步优化。南浔校区打造“一塔三堤三岛四湖面十二桥”的景观布局,与钱塘校区“一带两馆四台八景”的水文化校园景观体系一脉相承,强化双校区环境文化的融合阐释和统一性。体现水院文化和办学特色,给南浔校区各主要建筑物命名,打造“贺信精神”文化墙,设计“航”“丛”“和合”等文化艺术装置,有书香、有温度、有情怀的文化风貌初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