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特开设“水院这五年”专栏,集中展示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全校上下学习贯彻“贺信精神”、积极推动高质量有特色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一步鼓舞士气、凝聚合力,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今天推出数字赋能篇。
学校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围绕服务教师和学生两条主线,通过提高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升师生用户应用体验、推进业务流程优化再造等举措,全面服务教学科研与校园治理,助力学校事业高质量有特色发展。
聚焦人才培养,构建现代化教学模式。建设智慧学习空间,重塑教学模式。打造智慧教学空间集群,建成60间智慧教室、200间多媒体教室、9间云机房、若干共享学习空间等,支持师生互动、分组协作、探究学习,为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的实施创造条件。建成教学融媒体中心,为教师录课、学生数字实践创新创造良好条件。围绕“课前—课中—课后”全场景,建成“平台+资源+服务”三位一体网上教学“云平台”。平台已拥有1.5万门数字课程资源,学习人次达50万。平台实时展示动态数据,全面支撑大规模在线教学改革。
聚焦师生服务,构建数字服务创新体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线上线下协同服务理念,构建“大平台、小应用、微服务”生态。推进管理和服务从条块分割向网络化、扁平化转变,基于“一站式网上服务办事大厅”,将网络端、移动端、自助端三大场景深度融合,形成统一的数字服务创新服务体系,师生办事效率明显提升。目前累计梳理150余项事务流程,累计办理超过17万余件事务,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的“一站式”服务。
聚焦创新理念引领,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利用大数据、AI、物联网等新基建技术,构建“统一人脸、统一支付、统一互动”等一批应用支撑平台,对校内智慧公寓、智慧餐厅、智慧教室、智慧图书馆、智慧场馆、智慧安防等实现“卡、码、脸”一体化支付、考勤、通行,服务质量和管理效能得以大幅提升。推进财务、人事、科研、教务、学工等一批业务系统的建设,实现业务管理创新和服务提质增效。推进大后勤数字化校园建设,建设安消一体化平台,实现消防自动预警,人、车智能自动监控及预警,出入校园智能化管控和线上预约进出;实现食堂就餐、学生住宿、生活设施报修、房产管理、物资内控等信息化管理,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字化生活环境。
聚焦信息技术赋能,实现高效化治理升级。围绕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开展数据治理,制定数据标准,构建集数据集成、数据清洗、分类标准化、交换共享、数据应用、数据展示、数据挖掘于一体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治理体系。开展数据中台建设,完成了43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归集、162个数据清单共享和60个校标代码的共享利用。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辅助部门精准管理,支撑了财务成本核算、审计数据报送、科研安等数据应用的建设;建成“智慧思政管理驾驶舱”等大数据平台实现思政教育管理功能;建成南浔校区数智中心,建设智慧校园大脑,利用数据可视化全面呈现数据价值,助力科学决策,实现校园治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
聚焦师生上网体验,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南浔校区建设契机,建成双校区可管可控可运营的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目前校园网出口总带宽已达5.6G,钱塘校区与南浔校区互联电路带宽达5G,钱塘校区校园主干网实现了10G互联,南浔校区校园主干网实现了40G互联,两校区的无线网覆盖了教学、科研、办公场所以及学生公寓,实现了有线无线一体化的运营网络。稳定高速的校园网支撑了各类应用服务,大大增强了师生使用网络的体验。
聚焦营造晴朗网络空间,构建网络安全体系。强化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建立各级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完善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和应急预案,规范网络安全威胁通报机制。定期分析研判学校网络安全整体态势,提升网络安全威胁应对处置能力。实现对全校重点信息系统和网站的全覆盖实时监测,强化网络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建设。2019年学校获评浙江省首批“区域和学校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单位”,2021年验收合格;2021年获评第一批高校智慧思政特色应用试点单位;2020-2022年,连续3年被评为“智慧校园建设方向先进单位”;2023年,在省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荣获网络安全方向、数字治理、校园新基建三个方向先进单位。